关注微信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当前位置: > 救助服务 >
“两只手”发力,让老年教育不再“僧多粥少”
发布时间:2022-01-07 10:4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jwc 浏览:

     “课程僧多粥少”“学生不想毕业”……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现状这段时间受到媒体关注。虽然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上老年大学比高考还要难”的现象正悄然变化,但要真正让老年人实现“学习自由”的愿望,还是要用好更多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

       老年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在许多人印象中,老人就应该是抱抱孙子、跳跳广场舞……但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老有所养”,更追求“老有所学”,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宅”在家里,而更乐于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甚至像肚皮舞、手风琴等特色课程都成为了老年人的热门选择。

       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不仅需要增加“硬件”供给,比如:采取社会多元主体举办老年大学的尝试,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在工作日白天有老年大学,服务中老年群体。在“软件”上,有关部门也要考虑更多老年人可以学习的内容,从过去的以绘画、摄影、戏曲、健身等休闲娱乐为主,逐渐扩大到金融理财、数字技术、电脑网络等知识技能。

       在“硬件”和“软件”的提升中,需要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建转变,实现“两只手”发力。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将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并且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助力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不仅要打通养老与教育之间的界限,更要实现“所学”与“所为”的更好结合。为老年人开设喜闻乐见的课程,不仅要围绕老年健康、智慧助老、艺术养成等,开设“抗疫专题”“时事政治”“健康养生”等专题系列,也要帮助老年人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融入新生活,比如“视频拍摄与制作”“健康体验与智能就医”等。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老年人的特点,让老年人学会选择,比如高龄老人,就不要推荐一些剧烈运动的热门课程,否则上学就会变成一种日常负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更开放、均衡、优质的终身教育服务,满足老年群体更高品质的学习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