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当前位置: > 救助服务 >
川老学协:老年教育在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大作用
发布时间:2021-04-20 11:12 来源:锦江区老年大学 作者:张泽林 浏览:

老年群体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决定了老年教育在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帮助老年人通过自身的学习以跟进时代。二是发挥老年人的潜能以助力社会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核心基地,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老年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老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分割。因此,研究文化发展,就必须把老年文化发展囊括其中。
老年文化是存在于老年群体中并放映到社会上的特殊文化现象。这些特殊性,构建了老年教育的特殊内涵,提出了老年教育的特殊任务。
(一)老年人内生的学习需求需要老年教育来满足。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的幸福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注重追求物质生活质量向注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转变,把文化养老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已经成为老年人群的全球性话题。世界各地的许多老年人,无论他们的基础文化程度如何,无论他们曾经从事何种工作,无论他们曾经取得过何种成就,他们都希望有机会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怀抱几十年的梦想。通过学习,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因此,老年大学成为他们的首选。尤其是在我国,尽管超过90%的省级老年大学和副省级城市老年大学的招生规模都在万人甚至两万人以上,5000人以上的老年大学更是比比皆是,但依然出现了许多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局面。这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充分表达,也是老年教育在文化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表达。
老年文化是老年教育必须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老年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土壤。对老年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着老年教育工作的方向、方法、路径和实效。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文化,有显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更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影响。但就老龄和教育这两个基本属性而言,全球老年教育又有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就能从中找寻出国际老年教育界的共同语言,从而搭建起共享的交流平台,凝聚发展老年教育的共同意志,彼此借鉴,互相学习, 适度融合,包容发展。
虽然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本属性都是教育,但由于老年教育同时带有老龄工作性质,从而生发了老年教育所的固有的四点本质特征:老年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老年教育的内涵是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老年教育的任务是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已经知道,国际对老年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是集中在老年大学教育上的。无论法国模式还是英国模式或者其他模式,也无论老年大学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其共同的本质属性是学校,是围绕老年人的需要来办学。走进学校学习的老年人都是自愿的,学习的课程及学习时间的长短都是自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是老年群体文化现象的一个折射点,是研究老年文化的一个切入点,是探讨老年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在国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世界各个开办有老年大学的国家,相当大一部分老年人并没有到老年大学学习的愿望,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教条,有自己安度晚年的想法和做法。认识这一点,是为了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老年文化的表象和本质,更坚定更稳妥地开展和推进老年大学教育,用老年大学教育这个人类先进的终生教育行动来跟进时代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老年大学教育的共同课题。
前已述及,老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老年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享受学习过程就是推进文化发展的过程。走进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享受。他们自费、自愿走进老年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并把这种学习当成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把遂愿而学的过程视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大学开设了几乎包罗万象的课程。《老年大学课程建设要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编,上海老年大学编写,熊仿杰主编。以下简称《要略》)涵盖了我国老年大学目前课程设置的15个大类,61个专业,298门课程。老年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办学,《要略》凝练了我国30多年老年大学教育的经验,聚集了一代代老年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绘制了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范本。必将对有效提升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的课程质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要略》中的许多课程在国外老年大学亦有开设,还有许多课程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除此之外,各地老年大学也开设了许多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在一带一路与老年教育的研究中,如何把这些课程与国外老年大学交流、互鉴、学习、融合,进一步创新课程设置,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将是需要认真关注的课题。
 2、追求奉献的过程就是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世界各地的老年大学教育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老年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中,大部分本身就是老年人。他们中间有国家、省、市老年大学协会的各级领导,有省、市、区县老年大学的各级领导,有致力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有在老年大学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教师,更有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学校管理一线的老同志。尤其是在我国,以这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领导老专家为代表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已经成为老年大学教育的顶梁柱,发挥着举旗和引领的重大作用,是老年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与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享受学习的目标追求不同,活跃在老年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老年人更加追求奉献。他们视老年教育工作为己任,自设目标,自加压力,勤奋工作,不断进取。他们的付出有利地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也同时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生动体现了老年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全球视野审视老年大学教育,可以这样说,没有活跃在老年大学教育战线上的一批批精英老人,就没有老年大学教育今天的成就。而在全球老龄化的今天,没有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将会出现空白,出现缺陷,进而影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是老年教育对文化发展重要作用之所在。
3、回归社会的过程就是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在老年大学,老年学员除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外,还有至少两个重要诉求。一个是结交新朋友,扩大交际圈。一个是回归社会,有所作为。这些诉求及由此带来的行动,都属于老年文化范畴。老年大学是提升老年人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老年学员不仅可以通过第一课堂学习掌握自己喜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渠道接触社会,回归社会,服务社会,重新认识和获得人生价值。
 一是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二是游学和银发旅游活动。三是志愿者服务活动。四是国内外老年大学间的交流互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生活,愉悦心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因此,老年大学学员较之没有进过老年大学学习的普通老人相比,显示出更高的文化素养和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他们在家庭,在社区,在邻里间,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身边人群,净化人文环境,带动文明进步,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老年人外在的生存压力需要老年教育来消弭。
世界各国的老年群体都面临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和压力,只有通过老年教育来解决。使老年人的权益包括继续学习的权利得以保护,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1、社会地位的压力。从文化学视角审视,老年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次文化”,普遍受到明显的文化歧视。老年人由于衰老及对他人的依靠,在社会上被边缘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突出表现为政府和主流文化意识对老年文化的淡漠,形成对幼、少、青和成人教育的重视甚至偏爱,而对老年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人群” 集体抛弃。他们被看成孱弱,固执,刻板甚至愚昧。老年文化的“优势部分”被忽略,负面形象被放大,从而导致社会对老年群体和老年文化的歧视和不公。表现在教育资源对于老年群体的不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过分向青年群体倾斜,而老年教育受到忽视。这种对老年教育的忽视,必将严重影响和阻碍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影响和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当然,在我国,乃至在全球,一个有目共睹的现实是,大多数老年人还没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再学习。也恰恰是由于这个根本原因,就整体而言,老年群体依旧被视为弱势群体,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弱势”,甚至“文化歧视”。这种歧视甚至同时存在于老年群体内,表现在诸如老年大学准入等问题上。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发展老年教育来解决的。
2、科技进步的压力。生活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生活高度现代化的老年人,由于学习渠道的缺乏和学习能力的下降,接受现代教育的困难较大,知识更新速度慢,掌握程度差。这就不断扩大了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的知识差距,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代沟。譬如,在数字浪潮面前,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在他们上学读书的时代未曾出现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因而较为缺乏信息素养。因而,在面对不断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时感觉不适应,无法应对,甚至逃避应对。许多老年人面对电子商务时,不会操作。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几近空白。不会对新媒体教育资源搜索和获取,等等。虽然有些老年人想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但由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弱化,加之没有适当的学习途径,使他们已远远跟不上知识时代前进的步伐,并加快被社会边缘化。这是每一个老年人必然面对的严峻事实。
老年教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老年大学通过开设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程,如电脑应用、手机网络技术应用,手机摄影等课程,使老年学员较快、较系统、较扎实地掌握了与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关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他们在老年朋友之间的传授,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了这些技能,从而提高了他们跟进时代的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老年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作为大事抓紧抓好。
二、老年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的历史责任。作为终身教育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不仅表现在老年群体本身的文化教育上,也同时表现在它对社会其他群体的代际文化传播上。研究老年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除了研究老年文化自身,还必须研究它在代际文化传播中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老年教育的代际文化传播是指老年教育与老年人以外其他年龄代群之间的文化传播。其特点是双向性,互补性和共生性。老年教育的代际文化传播应该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任务。
(一)代际文化传播体现了积极老龄化原则。
1、老年教育的代际文化传播是老年群体回归社会的途径。存在决定意识。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不同代群之间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出现诸多差异,甚至隔阂或冲突。表现在老年群体,就是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特别是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文化互通与传播出现裂缝和障碍,造成了老年群体的自我封闭,这种群体传播的隔阂,妨碍老年群体文化发展与老年教育的顺利进行,并使其缺乏年轻群体的新鲜活力。因此,老年人的活动基本在老年群体内进行,他们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成为老年群体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从而形成老年文化。老年文化是一种次文化,它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补充。但是,这种“次文化”也造成了老年群体与其他“代群”之间文化交流的淡化和疏离,不自觉地走向社会边缘。这是老年群体社会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老年教育的代际文化传播可以打破这种局面,促进各代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为老年人创造与年轻代群共同活动的机会,促进老年人参与广泛的文化教育活动,促使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文化交往,更好地回归社会,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理念在老年教育中的体现与要求。
2、老年教育的代际文化传播是老年群体服务社会的实践。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际代文化既保有共性又各具特点。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代际文化传播现象。科学健康的代际文化传播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即采取互相学习和互相教育的态度和方式。虽然老年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但老年人也具有自身的文化优势,在人生阅历、知识积累、业务水平和生活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年轻人远不能及的地方。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老年群体中的这种优势资源挖掘出来并使之发扬光大。老年教育,尤其是老年大学教育,应把向社会传播优秀文化、彰显老一代精神风貌、助推文化繁荣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重视代际文化传播是我国的老年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在老年大学,通过与各类学校和社会团体的文化文娱活动、志愿者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广播电视媒体专题活动等形式与其他代群进行积极互动,在归回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意志,汇聚民族力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此同时,老年群体也从年轻代群那里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激发了活力,实现了优质文化资源共享,丰富了老有所学内涵,践行了“积极老龄化”理念。
(二)代际文化传播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要求。
1、以文化开放的态度奠基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础。文化传播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多元文化碰撞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可能会产生相伴而来的文化自卑问题。因此,老年教育要帮助老年人重塑自信,从而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困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勇于把传承优秀文化作为自我发展的目标,并在代际文化传播的互动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文化开放就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时候,坚持传扬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坚持宣传我国文化的历史、内涵、特色、语言和资源。通过这样的工作,使中国优秀文化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广了解和尊重,吸引更多国家和民族改善和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往、文化互通和文化融合,使中华优秀文化之树更加茁壮成长。这是老年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代际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框架中加强老年教育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在求实求是的研究成果引领下,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炼多元文化的精要,凝聚多元文化的智慧,创新中华文化的内涵,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以文化包容的原则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渠道。文化宽容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基本原则。一是多元文化间的宽容促使一些不同渊源、不同特色、不同传统的多元文化,在求同存异与相互包容过程中和谐相处,并以此产生新的文化。二是多元文化间的宽带来了文化的气度与活力,催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构建多元文化融合渠道要注重摒弃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情绪。自1983年山东老年大学成立以来,我国的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一种跨越式发展的势头,无论是办学条件、学校规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还是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在世界领先地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老年教育任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在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唯有展开胸怀,虚心研究和学习他国老年教育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清理痼疾,创新发展,才能是老年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文化自卑是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天敌,更是文化传承的天敌。要理直气壮地在老年教育中坚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爱,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直气壮地坚持在互学互鉴共生共长的原则下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渠道。特别是在老年大学教育中,更要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帮助老年学员学会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去观察中国文化和他元文化,最大限度地消解以往存在的偏颇和错误认识,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并通过代际文化传播影响年轻一代。
  
(本文经修改编辑后收录于《“一带一路”与老年教育研究》一书第二章第三节。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5月第一版。)